西理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西理工人物 >> 正文

【校园英才】“‘智能拼优’——针对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创新设计”项目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16 15:46  

校园英才

略阳渐觉风光好,创新设计迎客潮

 

——访 “‘智能拼优’——针对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创新设计”项目团队

学生记者 李文玉


 

“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苏辙于元佑四年描绘的兴州(现今略阳)景致,穿越千年的光阴,在今日以另一种姿态呈现于略阳,好似有双无形的手将略阳的特产以全新的风貌展现于大家面前。乌鸡鸡蛋承略阳风情运往各地,杜仲茶载故友情于唇齿留香。将略阳风光通过全新包装设计的特产带到大家面前的,便是“‘智能拼优’——针对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创新设计”项目团队。 

“精准扶贫”立意新

担任印刷工程系《包装工艺与技术》课程主讲的教师杜斌,是此项目的指导老师,而此项目的大多数成员,也是该课程的参与者。在授课过程中,杜斌便结合略阳县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和印刷工程专业的设置,依托学院的三个平台中心,通过大家的前期调研,发现略阳县的农产品极具地方特色,以及它们的外包装也对耐压程度、干燥性等有着特殊要求,围绕这些,杜斌采用项目引导的形式,让大家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从结构创新、新材料的应用两方面入手,最终确定了设计的方向——“智能优拼”,对农产品外包装进行创新。

提及项目的产生契机,来自印165的韩雪琳如是说到:“一开始我们着眼点放在物流包装上,后来发现陕西省的农副产品极具当地特点,再加上学校‘精准扶贫’的政策,我们便把目标放在了略阳县。”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后,团队的两名成员便前赴略阳,展开实地调查,担任印包学院党委副书记及略阳县驻村干部的纪尚革老师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团队到达略阳时忽遇大雨,老师便带领着他们,帮忙收取当地人民晒在屋外的杜仲茶。在表明来意后,热情的当地人民便邀请他们去参观杜仲茶的包装车间。回忆起在略阳实地调查的经历,来自包161的黄玉霞对此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去店里询问,他们便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以及地方特色小吃。”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罐罐茶”。在与当地人民交谈中,他们得知自己身处的是一家百年老店,店主将杜仲茶销售面临的现状与他们分享:当地人民采摘、晾晒茶叶,再经过处理加工,最终以“罐罐茶”的形式呈现在顾客面前,是经历了多道繁琐程序的辛苦制作。但近年来有部分茶叶生产商借着略阳特产的名号,售卖其他产地的茶叶,质量并不能保证,使得略阳茶叶的口碑下滑,令当地的茶叶加工商很是寒心。店主在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的店走出略阳的同时,希望前来调研的这支队伍能用所谓的“一包装一故事”,来证明他们的略阳茶叶是正宗的、权威的。

走访的另一关键地点是当地扶贫办。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杜邦定律恰能运用于此——63%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自产品的包装设计。当地扶贫办主任也建议他们能够发散思维,集思广益,设计出具有略阳特色的包装。

“希望以后我们能有产品在略阳‘落地’,可以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作出印包学子应有的贡献。”杜斌希望团队设计的包装能够真正运用于当地农产品,改善当地农产品经营状况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创新设计引风潮

“智能拼优”项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出发,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设计出能够提高商品价值的,并且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新型农副产品包装盒以及包装形式,可重复使用,采用可循环撕拉式无胶制作;通过富媒体形式,“会讲故事的包装”,给包装新诠释;通过略阳县专有防伪logo的设计,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真实性,从而在保留原有包装功能基础上,提高略阳县农产品的竞争力,适合本地化生产,带动困难地区当地经济发展。

在项目团队的众多创新中,“一包装一故事”可谓最能打动消费者,引起共鸣的。传统包装呈现于消费者的,大多都是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读者所接收的信息枯燥乏味并且局限,而“会讲故事的包装”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信息,更能身临其境的了解农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形式,消费者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从而去了解产品的兴趣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或是土鸡蛋的包装运输流程、杜仲茶的生产加工过程、亦或是农户生活“五月人倍忙”的写实记录,不同的包装有它相对应的情节展现。

对略阳农产品的实地考察中,团队发现当地有特色的产品为乌鸡、乌鸡蛋、杜仲茶等。乌鸡蛋易碎,其包装要注重保护方面;杜仲茶易潮,包装材料要具有很好的隔离功能。在包装材料设计选取方面,团队将《工程力学》学科中的知识学以致用,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经过预压缩的瓦楞纸可以很好地达到应力屈服值,从而受力受损的概率会下降,团队最终决定采用预压缩型瓦楞纸作为包装材料。对于杜仲茶的包装,采用疏水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作用。

在包装结构设计上,为实现“略阳大礼包”的这一创新观念,团队采用了包装分层设计:下层预计放置蛋托进行鸡蛋存储,中层进行乌鸡的存放,上层存放杜仲雄花茶。乌鸡需要进行冷藏,箱内提供的冷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乌鸡蛋以及仲茶的保鲜时间。在农产品使用完成后,箱内的分层存储结构,也方便了消费者二次使用。包装封口采用魔术贴创新设计,一方面改变了可撕拉包装的一次性,另一方面反复开合也不会影响箱子的密合程度。

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再到包装装潢,无一不体现了团队的用心以及创意。 

集思广益出成效

从项目方向确定开始,大家便进行了任务组别划分。最初的赴略阳实地调研、之后的CAD制图、实物制作、拍摄故事视频、制作二维码,大家有着明确的分工。“但这只是规划了我们每个人主要做什么,整个项目还是大家一起合作完成的。”来自印162负责模型制作的赵涛表示。

“大家的课程很紧,我们便每周都选择合适的时间碰面,大家在一起讨论、赶进度。”韩雪琳觉得共同为项目出力让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当时我们拿着项目参加了一个比赛,为了拿到复活机会,我们便决定熬夜对项目进行整改。”韩雪琳回忆当时全员参与,一起行动的“奋战场景”。“凌晨四点我们的项目计划书完工,便发给了杜斌老师。老师及时做了修改,凌晨五点多便给我们回了消息。”谈及一起为项目付出的努力,大家表示这是一段共同拥有的难忘回忆。

负责视频剪辑的涂展豪,在此次项目之前可谓此方面的“小白”,但为了作品能更好地呈现出想表达的效果,涂展豪便自己在网上搜寻有关视频剪辑的课程,进行学习。“当时还有接连的考试,他便白天复习功课,晚上学习视频剪辑,说他连着三天都没怎么合眼也毫不夸张。”韩雪琳提起团队成员涂展豪对团队奉献的积极性,以及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很是钦佩。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涂展豪,同时还承担了二维码设计的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他得知了一个老师在二维码设计方面有网络教学,他便跟着学习起来。“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技术学会,但你应该把需要使用的技能尽可能掌握。”在二维码设计期间,涂展豪每天都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四、五小时的突击式复习,力争最终可以做出具有略阳本地特色的二维码。

没有答辩经验,但对未知事物一直保持探索之心的卢震霞承担起了答辩的任务。“大家会寄托希望于你身上,你便充满了干劲,觉得自己是可以为团队出份力的。”令卢震霞印象最深的,是项目结题时学校组织的答辩。“在上场前,同伴们和我一起模拟演练,告诉我不要紧张。在我上台后,向下望去,就能看见他们鼓励的眼神。”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始终凝聚在一起,任何时刻大家都不是孤军奋战。

每次的文案撰写都是二、三十页的“大文章”,对负责文案撰写的韩雪琳而言,是巨大的工程量。同组负责模型制作的赵涛除了在实验室奔波外,分担起了其中绘制表格的任务。文案完成后,韩雪琳会把它发送至群里,大家会帮她一个字一个字地筛查,看是否有错字出现。虽然团队之间也有过意见不合,但从未因此伤过和气。“感觉我们大家通过了这次团队合作,已经是一辈子的友谊了。”韩雪琳提及大家建立的友谊,打趣道。

“任何事情都是滴水石穿,不是一蹴而就。”项目于2018年开始筹划,至今已初具规模,杜斌认为是团队中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又共同协助的结果。负责包装设计的黄玉霞、设计二维码以及担任视频"剪刀手"的涂展豪、查找资料提笔书文案的韩雪琳、在答辩现场从容应对的卢震霞、主攻模型制作的赵涛以及总能及时为成员们答疑解惑的杜斌老师,都是整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趁明日便约二、三友人,前去略阳游览一番。透过屋外晾晒的杜仲茶似已看到茶沸时的袅袅水烟,葡萄架下迈着矜贵小步的乌鸡也变得憨厚可爱。临别时拎“略阳大礼盒”归家,将整齐摆放的乌鸡鸡蛋以及茶香萦绕的杜仲寄送给亲朋,恐他们在品尝这份略阳情谊后,第二日便会驱车往略阳吧。

“‘智能拼优’——针对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创新设计”项目团队,将会带着他们的新型创意包装 ,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其中满载的略阳情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