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人,会为世人所尊重;一个对学生和教学有着严谨态度的人,则会为学生所喜爱。葛利玲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严谨工作态度和良好师德的人,自然也受到了众多学生的爱戴,凡是上过她所教授的实验课的人,都不禁为她对于科学的严谨和对教学的投入所动容,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就是象棋里的一个‘卒’,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正是这个“卒”,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硬是将一步步的积累,转换成了最终的成功。
上面这段话是 2014 年 11 月 30 日中国青年网刊载的一篇关于西安理工大学葛利玲老师的专访文章中的第一段话。这一年,葛利玲带领西安理工大学代表队第一次出现在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这是第三届大赛。现在回想起来,葛利玲的这个第一次亮相就印证了中国青年网对她的评价。这届大赛最闪亮的亮点之一无疑就是大赛期间所展出的100余幅最传统的大版照相典型微观组织照片,而这些照片正是葛利玲提供的。为了赶制这些照片,葛利玲曾经连续 10天待在暗室里。
在当时,很多人在对那100 多幅照片感叹不已的同时,可能不知道这只是葛利玲老师金相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直到2018年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时,我们才真正惊叹于葛老师对事业的那份热爱那份执着。
西安理工大学的金相陈列室不仅保留了各个时代器物,同时也将整个传统金相工作流程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金相显微照片。器材包括早期的显微镜:老式江南显微镜、NEOPHOT1、NEOPHOT21……老式切割机和抛光机;摄影器材暗室:以前照相馆用的那种大皮腔照相机、各种120/135胶片相机 ……样品陈列室里展示了包含各种铸造缺陷、锻造缺陷的典型试样 ……所有这些物件都是葛利玲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一点一点收集、整理出来的。葛利玲有一个愿望,就是为学校建一个材料学科发展史展览馆,将她多年来收藏的废弃教学物品做成一个系列展览,让后来的人们都能了解前人“艰苦奋斗”的发家史,以激励他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代代相传。
在第三届大赛上,葛利玲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一金二铜的成绩。这对于首次参赛的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而此后,西安理工大学在金相大赛这个舞台频频出彩:第五届大赛团体第三名;第七届大赛团体第七名;尽管只参加了九届大赛中的七届,西安理工大学仍然以累计6金12铜3银的成绩名列金相大赛奖牌榜第15名 (在所有只参加过七届大赛的高校中名列第一)。21块奖牌意味着,连续七届 21 名参赛选手无一失手。作为西安理工大学连续七届大赛的领队,葛利玲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结束后,大赛竞赛委员会面向参赛选手启动了“我与金相大赛”征文活动。第一届征文活动中,西安理工大学的三位参赛选手全部提交了应征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葛老师略带“胁迫”的鼓励下完成的,而最终的文字也是经过了葛利玲一字一句认真的修改。在这届征文中,纪叶叶同学的《我的2017金相大赛之旅》和崔洪览同学的《金相大赛,我的转折点》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而另一篇征文作品刘旭同学的《梦,在继续……》虽然很遗憾没能获奖,但其中的一段叙述却很有意思,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葛利玲老师的敬业精神。这段叙述是这样的: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相技能的普及,让更多的材料学子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在葛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院学生会让我示范制做了一期关于金相试样制备的‘微视频’,同时将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我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大部分通过观看该视频学习了金相制样技术,并参加了我校第三届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纪叶叶同学的应征作品中也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我们的指导老师是葛利玲,她是我们学院实验室的老教师了,而且老师的年纪也已经接近退休。我觉得我很幸运也很有福气,因为我们的葛老师是一位很细心、很有亲和力、很可爱、很有经验的老师……老师非常重视我们每次去练习时的心情和身体状况,对我们很关心。要是有人感冒了,就会给我们放一天假;要是一个样一直磨不好,就会让结束,明天再练。我们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太一样,有时候早上,有时候下午,有时候可能都晚上9点多了。但是不管多晚,老师都会来看看,对我们进行指导。对于我们的老师,我不仅仅是满满的感动和感谢,更多的是对她那份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的敬佩。”
有这样的好老师,不仅是西安理工大学学生们的幸运,也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的幸运。自从第三届大赛参赛开始,葛利玲就一直为大赛的发展默默无闻地付出。
从第三届大赛参赛开始,葛利玲就一直是历届大赛的评审委员会成员。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是单调的、辛苦的,最初几届经常需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在第五届大赛期间甚至创下了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最高记录。即使这样,在每一届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确定过程中,葛利玲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并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虽然并不是大赛筹备工作的主要骨干,葛利玲对大赛的组织工作细节一直十分关注,并经常根据一个从事 30 多年金相教学工作的老教师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大赛的筹备和组织献计献策。在第九届大赛评审工作即将开始的时候,葛利玲千里迢迢为评审委员会带来了一个“锦囊”,里面装的全是为调试评委专用显微镜所需的小物件:硅胶、洗耳球、样品……
作为一名老金相人,自从进入到金相大赛大家庭以来,葛利玲老师几乎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金相大赛的发展奔走:2017 年发起了首届陕西省高校材料类实验教学研讨会,2018 年又组织了陕西省首届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此外,葛利玲还经常到一些高校担任校赛评委,宣讲金相知识,不遗余力地帮助兄弟学校的年轻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在得知大赛秘书处准备为葛利玲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位老师主动提供了这样的素材:“从我第一次带队参加第八届大赛开始,葛老师在和我素不相识的情况下,通过微信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各种问题,指导我准备大赛,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太大了,非常非常感谢葛老师!”
第七届大赛西安理工大学作为主场之一接待了来自 210所高校的1200 多名师生。为了做好东道主,葛利玲花尽了心思。那些暖心的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只想说一件事情:作为老评委,葛利玲深知连续几天在评分室里吃盒饭的艰苦,因此在第七届大赛期间,葛利玲特地从家里搬来了锅碗瓢盆、面板菜刀,在实验室为评委们做上了香喷喷的小吃:西安凉皮、稀饭、小菜、辣酱、片汤、小饼、酸菜盒、煮玉米……
最后,我们选择葛利玲老师亲自拍摄的几张艺术化的金相照片来结束本文。这些照片都选自一篇题为《美得太过分!给金属拍照,成片竟是这样的……》的文章。其实,美得太过分的岂止是这些金相照片,我们金相大家庭里的葛利玲老师,无论外表还是内心,更是美得太过分,让人羡慕,让人尊敬。
(源自:大赛秘书处 金相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