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推门走进心理咨询室时,我正整理好咨询记录,准备下班。
她笑着向我点头问好,圆乎乎的脸,扎起的马尾发梢带点微卷,一笑两颗虎牙微露,眼睛成了弯弯的月牙儿,像清澈的湖水,一个看上去自信、可爱的女孩站在我面前。
“坐吧,这个沙发很舒服。”我递了杯水给她,示意她在沙发上坐下来。她接过水,道了声谢。
“老师这里环境很好啊,房间朝南,沙发面向窗户,一眼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草,是为了让我们感到温馨吧?”她一边环顾四周,一边说,“墙上有字画,灯光的颜色暖暖的,花盆里的花开得很好,是为了让我们感到放松、舒适又充满生机吧?面前有一杯水,并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可以正视老师,也可以自然地移开视线,是为了不使我们感到压力吧?”她笑容灿烂,眼神里充满某种渴望。我看着她,微笑而温和地轻轻点头。
“你观察得很细致,也很有想法,看来对心理咨询有一些了解吧?”我顺着她的话说,
“先填一下登记表。”
“哈哈,我对心理学挺感兴趣的,也想过考心理咨询师。”她边说边低头填写信息。
我微笑地注视着她,她抬头遇上我的目光,眼神有些闪烁。
“你今天来,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我问。她低着头,手指放在膝盖上交错着。短暂的沉默。“老师,你觉得一个人的表面也是她真实的一部分吗?”她开口了,依然低着头。
我思考了一下,说:“所有的伪装,表达的都是另一种真实。其实每个人都有两种人格,一个做自己,一个演自己,区别只在于当下的你更需要哪个。在人生每个阶段,伪装的外壳和纯粹的天真都是自然而必要的存在。”
“可万一表里是完全相反呢?这样也还是我吗?”“如何判定呢?”她没说话。“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我用更加柔和的语气问道。“我很迷茫,不知道哪样的才是真实的自己。”她顿了顿,接着说,“好像外表的我总是很自信,表现很优秀,可是内心知道,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事也办不好,什么特长也没有。”她声音闷闷的。
她抬起头看着我,眼神中的渴望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一个低自尊又要强的女孩子。“我没什么优点,我最擅长的就是否定自己。”她如此轻快地对自己下了定语。
“那么受到夸奖的时候,你是什么想法?”“刚听到的瞬间有点开心,但马上会觉得恐慌,会思考自己配不配得上这个夸奖,也害怕别人发现我其实不是表面那样好。因为从客观上来讲,自己和别人相比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觉得夸奖不真实,自己不配。”她涌出一丝苦笑。
“那为什么总要和别人比呢?”“总要看看自己和别人差在哪啊,见贤思齐,只有看着比自己优秀的人才能变得更优秀嘛。”她显得很笃定。
“那么照你的标准,只有成为最优秀的人,做到十全十美才有资格被夸奖吗?”
“我当然知道这不可能啊,但是总还是无法接受明明真实的自己是一个草包却还被夸奖的事实。”
“为什么总觉得真实的自己没用呢?”“因为真实的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啊。”她苦笑着,“表面展示出来的只是我想让大家看到的,当然是好的一面啊。只有我自己知道,实际上我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好。”
“我是一个经常犯错的人,就算有值得被肯定的,也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瞬间,是不值得被谈论的。”她的头低得更狠了。
“所以和肯定相比,你更熟悉否定,这能给你带来某种稳定感。但获得夸奖的时候,你也不能否认有那么一瞬间是非常开心的,只不过后来强制自己不开心。”
“但开心是不真实的。”“如果否定和责备才是你的真实,那就只能永远被责备才能感到安心吗?”
“我当然不想只被责备,我也想要得到夸奖和鼓励。”她抬起头,看着我,眼圈有点红,眼神里闪过一丝光。
“可是我总控制不住地去想,我配不上那夸奖,我做得还不够好,他们的夸奖一定是假意的。”她又低下头,有眼泪落在她交错的手指上。
这是一个敏感而缺乏自信的女孩,她的笑容背后隐藏着强烈的渴望,渴望被肯定、被认可。透过那渴望,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乖顺、听话的小女孩,在严格的家教环境里,从未曾停止向优秀努力,收获的却永远是“这次哪里没做好,下次要比这次更好”的否定和要求。慢慢地,她看不到自己的优秀,只能看到不足,她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夸奖,终于,她对自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同时,她陷入了恶性循环,她越努力,别人越夸她,她对自我的否定就越多,如此,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你说无法接受假意的夸奖,可是只要有 1%是正确的,那 1%也值得肯定,所以你开心的瞬间,也是你真实的感受,就像刚刚说过的,表面的你,也是你的一部分。”我轻轻地说着,试图抚慰她那颗受伤的心。
“亲爱的,无论犯错的你、优秀的你、不完美的你,都是真实的你,都是值得被爱和肯定的。”
当我说完这段话时,我看到沙发里她的身子微微震了一下,有那么一瞬间,房间里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她开始抽泣,我递了张纸巾给她。她哭出来了,说明我的话说到了她心里。
我静静地陪着她。抽泣声慢慢停止,她抬起头,眼神变得平和起来。“谢谢老师,我现在感觉轻松了好多,以后我尝试着,肯定自己的优点。”她站起身来,向我告辞。
“嗯,你真得很棒,配得上那些夸奖。”我的语气温柔而坚定,她看着我,眼神有一瞬间的恍惚。“别着急,慢慢来,多一些时间给自己,多一些允许给自己!需要的时候,我都会在这里等着你,陪你一起。”
她的眼圈又红了。“谢谢老师,真的谢谢您!”她看着我,眼神中是信任和托付的希望。
……
本文获陕西高校大学生“心相遇 爱同行-心理健康教育伴我成长”主题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