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西理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在西理工 >> 正文

日思夜想的,又岂止一座城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7 10:43  

渭水穿南、嵕(zōng)山亘北,山水俱阳,谓之咸阳。我的家乡便在这里。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千百年前大秦帝国的都城。《阿房宫赋》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大大小小的帝王将相陵墓和丰富多彩的传说,让历史在这里更加厚重。

关中地区的肥沃土地,千百年来养育着无数秦人,钟灵毓秀,名人辈出。“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投笔从戎”的东汉重臣班超、唐太宗李世民、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威武、豪放、质朴的咸阳人民,在史册上留下一个个不朽的名字。“荆轲刺秦”“徐福求仙”“指鹿为马”等流传的故事,如遍地珠玑,俯拾皆是,寄寓着人民对咸阳乡土山川永远的眷恋。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形式或许在变,但人们追求团圆的心永远不变,陕西人过年的特有习俗也不曾改变。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都要打扫卫生,俗称“扫舍”。家家房前屋后,窑里塞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家乡年味浓,最浓是子夜。在咸阳有些农村,正月三十有讲究“燎花花”的习俗,也叫燎惶惶(燎慌慌)。正月三十晚上,天色一暗,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点一堆柴火。火苗不必太旺,巷子里的小朋友就排着队,一个接着一个跳过火苗。这家的火熄灭了那就去别家,反正要玩个痛痛快快。“燎花花”的寓意就是去百病,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同每次春晚最后的《难忘今宵》,三十晚上的一顿团圆饭,便是家乡过大年永远的主旋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也越发丰盛,但无论时代怎么变,记忆中,小时候的年夜饭总是缺不了蒸碗。碗蒸小酥肉、带把肘子、粉蒸肉、梅菜扣肉、红枣糟肉、黄焖鸡块、四喜丸子,以及唯一的一道甜品八宝饭,味道嘹咋咧!长大之后读过许多书,也见过运用多种烹调手法和名贵食材的官府八大碗,但年夜饭桌上,最经典的还是关中的八大碗。

吃过年夜饭,便是春晚,守岁,古老的仪式感一代又一代流传,年年都如此。在家乡,人们放下累积一年的奔波和劳累,懒散且舒适,从白天至黑夜的忙碌,于鞭炮的繁响中一扫而空。待到初一,拜年、压岁钱、走亲戚、花展、灯会交织其中,一如十几天的流水席,人去又来,但菜不曾停,宴不曾散。

古往今来的游子,说起故乡,总是泪眼盈盈。大约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座山或一条河,都有一张微笑着的脸庞,都有一个值得潸然泪下的理由。或许,那就是中国人要回家的理由。一座山、一条河、一张脸庞、一些声音、一种味道……都是让我们步履不停又适时归来的理由。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这个重复了千百年的行为,它早已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八岁的我们,总是向往着远方,向往着天空和翻滚的云。十八岁的我们,背上行囊跨过千山万水。或许在二十八岁的我们看来,家乡的草木早已化作一缕梦幻的影子。但无论如何,家乡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正如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人张载所作《西铭》一文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同年代的咸阳,在嵕山渭水的怀抱中,看着刚劲敢为的关中人,穿着不同,打扮不同,从同一片秦川大地出发,怀揣着一样的家国情怀,去往不同的地方,做同一件事情。

日思夜想的,又岂止一座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