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协同育新人,立德树人开新篇
“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从制度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促建优良学风、打造过硬队伍等五个维度构建学生工作立德树人多维协同体系,切实提升学校学生工作水平和质量。
优化顶层设计,立德树人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出台了《西安理工大学本科生荣誉授予及奖励工作方案(试行)》,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或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状况,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及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突出业绩和进步给予肯定,明确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质量标准。修订了《西安理工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西安理工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西安理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程》等学生管理文件,为推进学生依法依规管理,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扎实开展爱国主义、爱校荣校、养成教育、毕业离校教育以及法制文明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举办了“集体升旗仪式”“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学习、弘扬“西迁精神”报告会、“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党章党史知识竞赛”“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演讲比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集中观礼、“尚法·西理”法治教育宣传月等各类大型主题教育活动30余场,思想引领效果显著。

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易班平台建设为抓手,抢占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建成“QQ空间、抖音、B站、微信、微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立体化矩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飞跃式发展。到2020年,易班网络矩阵关注人数已达6万余人,覆盖全校学生。开发“心理树洞”“听讲座”等应用36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开设“师说”“辅导员微课堂”“爱易思谈”等栏目,出品辅导员微课堂40余期,6部入选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金微课”,3部入选学习强国平台,4篇辅导员工作案例获2020年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优秀奖等荣誉。
打造“知行育人工程”,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学校办学理念中“知行统一”的育人内涵,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将“知”和“行”统一的育人理念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精心打造“知行榜样”优秀学生颁奖典礼、“感恩母校、知行统一”毕业季主题教育、“知行放映室”“知行系列荣誉”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营造“知行统一”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知行育人工程”校园文化育人项目获批陕西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建设,荣获陕西省201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入选陕西省《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构建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体系,以民族团结、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赴延安照金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实践学习、“一对一”学习帮辅、日常生活关心帮扶、寒暑假赴新疆家访等系列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效逐步显现。五年来,培养出一批政治可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实现了从0到15人的增长,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共计获奖233项。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买如甫江、陕西省公益形象大使大赛冠军布玛利亚等众多优秀学子,我校民族生工作多次获得上级的肯定和表扬,相关工作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陕西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创新举措,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推行军训和国防教育常态化,在扎实开展集中军训的基础上,组建“国防教育特别训练营”和大学生国防协会,在大一学年广泛开展线上国防知识竞赛、兵旗推演讲座,展播革命题材电影,邀请八路军办事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等相关老师来我校作报告,举办真人CS仿真实战体验、战场救护等系列活动,定期通过特训营带领新生出早操、指导整理内务,在强化国防教育的同时规范新生养成教育。

管理服务育人,助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扶困扶志,资助育人。建立了“奖、助、贷、偿、勤、免、补”七位一体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落实国家及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应补尽补、应助尽助。5年来累计资助12万余人次,累计资助资金近6亿元。深入挖掘资助育人内涵,通过诚信主题“辅导员”微课堂、“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教育、“资助育人专项”社会实践项目等系列活动,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育心育德,心理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和谐稳定。建章立制,出台5项制度文件,规范心理育人工作。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门课程,打造“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健全“四级”预警防控网络,建设7个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立转介诊疗机制,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五年来,开展“5.25心理季”宣传科普特色活动339项、知识宣传1285期,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学生达15.86万余人次。开展了沙盘、舞动、曼陀罗等特色心理咨询服务,咨询质量不断提升。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心理培训,72人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证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奖项共计78项,其中国家级3项。
指导服务,就业育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抓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编写《“互联网+”创业基础》等教材,打通课堂主渠道。上线就业管理系统,引入了职业测评、考试辅导、求职创业技能等多类型数字平台和课程资源。定制了职前培训、面试技巧锦囊等系列课程和律师在线专栏。撰写了就业指导手册,开通线上、线下个体咨询室,“一对一”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五年来,年均接待来校招聘用人单位2500余家,与国内64个城市、区县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我校就业率始终处于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2017年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获评“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服务机构”,2020年学校荣获智联招聘颁发的“2020中国年度最佳高校数字化就业优才奖”。
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效能逐步提升。完成学工系统的需求对接、部署、测试、数据库迁移等工作,实现了评奖评优、资助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服务等工作的全面信息化,极大提升了服务师生的水平和质量。

网上网下结合,学风建设卓有成效
组织开展“崇德向善,争做榜样”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学生党员“1+X”提升行动计划、“优秀学长领航工程”“向阳晨读”、寻找“最美笔记”等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实施“知行互助”学业帮辅工程,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帮扶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进朋辈互助、共同进步。举办“同携手·新疆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辅班,开展“一对一”帮辅7986次,帮扶时长15972小时,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成绩进步明显,不及格率从30.70%降至2.10%,下降了28.60%。
狠抓队伍建设,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出台《西安理工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 ,为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招聘辅导员80人,推动学校辅导员队伍师生比逐步接近上级1:200要求。落实了辅导员择优转事业编制、岗位津贴制度等政策要求,基本实现了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指标、评审三单列”,组织校内全员培训、骨干校外培训,支持开展工作研究,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逐步提升。五年来,我校辅导员在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全国片区赛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辅导员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3次,陕西省“十佳辅导员”2次,陕西省“十佳辅导员”提名奖1次,陕西省“优秀辅导员”5人次。获批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建设项目两项。获批立项校级及以上项目课题68项。
成效显著,榜样不断涌现
五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拼搏奋斗的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其中有志愿奔赴南疆、西藏阿里等地建功立业的15名优秀毕业生;有心怀大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党员任高天;有自幼失去双亲,但自强不息、励志奋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攻读博士的段快快;有勇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的“超级学霸”王之轩;有两获国奖,保研清华大学的“满分”学子朱艳平;有敢于钻研,本科发表SCI一区论文的“专业大神”唐港;有荣获“陕西好青年”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的周晓东;有“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陈鹏宇;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买如甫江·吐尔逊江;有获国家级省级奖113项,专利二十余项的明星社团“西理工航模队”;还有帮扶新疆墨玉县老人在西安就医,被中央电视台等众多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的“陕西好人”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等。这些优秀学子的不断涌现,正反映和体现了我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来源:学生处